鋰電燃燒實驗是驗證電池安全性能的關鍵環節,但實驗過程中產生的燃燒廢氣卻成為行業“老大難”—— 高溫、高腐蝕、多污染物共存的特性,讓傳統治理方案頻頻 “失靈”。
難點一:成分復雜難兼顧
尾氣中同時含有高溫煙氣顆粒物(粒徑細至 0.1μm)、強腐蝕性氟化氫(HF)、揮發性非甲烷總烴(NMHC),單一處理設備無法實現多污染物協同凈化;?
難點二:工況波動難適配
實驗啟停時尾氣濃度、溫度驟變,傳統固定參數系統易出現 “超排” 或 “能耗浪費”,難以穩定運行;?
難點三:風量差異難匹配
不同規模燃燒實驗的尾氣風量跨度極大(從萬級到百萬級),通用型設備要么處理能力不足,要么造成資源閑置,適配性差;?
難點四:合規要求難滿足
現行《電池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》(GB 30484-2013)要求顆粒物排放濃度≤10mg/m³、HF≤1.0mg/m³、NMHC≤60mg/m³,部分地區執行更嚴標準,傳統方案難以持續達標。?
尾氣治理核心難點:三大挑戰倒逼技術升級?
治理核心難點一:高溫與腐蝕的雙重考驗
HF 在高溫環境下腐蝕性驟增,普通碳鋼設備易被腐蝕穿孔,需選用特種耐腐材料,同時設備需耐受瞬時高溫沖擊,避免部件變形;
治理核心難點二:細顆粒物與 VOCs 的協同去除
燃燒產生的細顆粒物(PM2.5 占比超 90%)易附著在 VOCs 吸附材料表面,堵塞孔隙降低吸附效率,需先高效除顆粒再處理 VOCs,流程設計要求高;?
治理核心難點三:大風量與小風量的差異化設計
百萬級大風量尾氣需保障 “低阻力、高處理效率”,避免系統能耗過高;萬級小風量尾氣需強化 “精準凈化、占地緊湊”,適配實驗室有限空間,對工藝模塊化設計要求極高。
?
天得一定制化方案:兩大系統破解尾氣難題?
針對某大型電化學儲能系統建設項目一期尾氣治理需求,天得一根據不同實驗工況,設計兩套差異化高效處理系統,實現“工況適配、達標穩定、節能可靠”。
系統一:大風量尾氣處理系統
工藝路線:多級噴淋凈化→細顆粒捕集→深度 VOCs 去除
采用多級噴淋設計,以堿性吸收液完成尾氣初步降溫與 HF 脫除,最終實現 HF 去除率 90% 以上,大幅降低設備腐蝕風險;次級噴淋同步捕捉粗顆粒,為后續處理減負。隨后通過專業設備精準捕集細顆粒,出口顆粒物濃度穩定控制在≤5mg/m³;最后經干式過濾與活性炭吸附組合工藝,深度去除非甲烷總烴(NMHC),出口濃度≤30mg/m³,關鍵污染物治理效率穩居行業前列。
系統二:小風量尾氣處理系統
工藝路線:VOCs 氧化分解→余熱回收降溫→顆粒捕集→深度凈化
通過焚燒工藝實現非甲烷總烴充分氧化分解,配套智能控溫系統保障氧化效果;利用殼管式換熱器完成余熱回收,同步將煙氣溫度降至 200℃以下。后續通過專業除塵設備高效捕集焚燒產生的細顆粒,除塵效率≥99%,確保顆粒污染物近乎零逃逸;最后經噴淋、過濾與吸附工藝深度凈化,實現全污染物達標排放,兼顧環保效益與能源節約。
天得一全周期服務保障,助您破解尾氣難題?
作為深耕工業廢氣治理20年的新能源領域專家,天得一提供“技術過硬、效果穩定”的尾氣治理方案?。
深度定制能力:針對鋰電燃燒實驗尾氣 “高溫、高腐、多組分、變工況” 特點,提供“一廠一策”設計,全鏈條技術支撐:從前期尾氣成分檢測、工況調研,到方案設計、設備落地,再到現場安裝調試、操作人員培訓,提供“一站式”服務。